我們的團隊

洪敬倫

精神科醫師

2012-13年在哈佛求學期間,初次體驗在美生活的壓力與文化衝擊,當時曾預約學校的心理諮商,面對說著英語的社工師,總覺得頗有隔閡。碩士畢業後在麻州總醫院擔任fellow時,發現在美華人憂鬱症的污名化程度比台灣更高,醫療資源也非常有限。

2020年美國COVID疫情爆發後,開始有越來越多在美國台灣人來到我的診所,有些人因疫情停班停課而回台求助,有些人因lock down困在美國,需要遠距診療及諮商,讓我對海外生活的挑戰,認同困難與孤島感認識更深。

2023年我們全家成為新移民,女兒們開始就學,體驗到美國與台灣迥然不同的學制與校園風氣。自己也要重新規劃工作模式,建立社交網絡,摸索個人的定位與角色,幾乎就像是開展第二人生。過程中的衝擊與辛苦,真的是冷暖自知。

與一群好朋友創立MHITA,是源自於我們的切身經驗,希望能連結每一顆求助與助人的心,讓心理專業人員能發揮所長,身心困頓的朋友能獲得支持。「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」,也許在線上互動如此便捷的時代,這句話確可成真。

更多洪醫師資訊

秦于絜 Kate

藝術治療師 / MHITA行政助理

每一段生命的路途都通往不同的風景,現在的我帶著兩個青少年女兒在南加州展開一場未知的探險,一方面親身體會,一方面也聆聽朋友們各樣落地的故事,深刻理解在異地生活中生根茁壯的挑戰與不易,期待MHITA能成為一方心靈的滋養。

過去在台灣,我擔任國中美術教師十餘年,自2018年轉向心理領域研讀藝術治療,並陸續於醫院精神科、身心科診所展開實習與實務工作,服務成人、兒童與青少年。我熱愛與人同行探索、共同成長的過程,深信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生命樣貌,值得被真誠地傾聽與理解,被肯定與鼓勵。生命旅程中,我們同樣需要適時的方向指引、資源連結與穩定的支持力量,陪伴我們在轉折處找到前行的路。

Hsiaonung Nora Liu

華盛頓州執業心理諮商師(LMHC)

在台灣長大,2005年來美,取得印第安納大學(Indiana University)諮商碩士學位。自2008年開始,我在西雅圖(Seattle)地區執業,陪伴許多亞洲移民適應美國生活,走過新環境、新文化帶來的壓力、情感關係的挑戰、跨文化教養的困難,以及憂鬱、焦慮、孤獨感和職涯迷惘的時刻。

過去二十年,我也走過了多重身分轉換的旅程:從留學生、持工作簽證的美國職場新人、職業媽媽,到隨著先生外派,成為在中國與新加坡的全職媽媽,再到回到美國重返職場。也正因為這些親身經歷的文化轉換與自我調適,也讓我更加理解身在異地的人們,內心深處的孤單與掙扎,讓我更有熱情去支持支持新移民在美國生活中克服個人與職場困境

我希望透過我的專業知識與親身經歷,透過MHITA,推廣身心健康的重要性,分享在美國可運用的心理資源,也為在美台灣人建立一個溫暖互助的支持網絡。

Nora個人網頁

Shelby Wu

房地產經紀人

我是 Shelby Wu,2001年來到美國攻讀研究所,成為房地產經紀人已經有十七年。因為工作關係,接觸了許多剛移民來美的朋友,也因此結交了許多好友。

在美國生活,很多人一開始沒有親友的支持,還要面對語言、文化和制度上的適應。原本人生中就會面對的課題,例如教養孩子、經營婚姻、規劃退休等等,在異鄉可能變得更加複雜與困難。有些人等到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時,往往已經出現焦慮、憂鬱等身心反應。

因此,我希望能透過自己經歷,藉由MHITA,一起喚起大家對自我照顧的重視,並學會好好關心自己與身邊所愛的人。

洪妤婷 Yu-Ting Hung

醫藥行銷文案專員 / 保險經紀人 / 童書作者 / 男寶、女寶與狗寶的媽咪 

台大藥學碩士及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(UIC)藥事經濟學碩士。曾任職於外商藥廠,專責精神科產品行銷,從此與精神醫學與心理健康領域結下不解之緣。

因先生赴美攻讀博士,毅然放下在台灣的職涯發展。歷經學生媽媽、全職媽媽到重返職場的轉變,也曾走過自我懷疑與焦慮期,因此特別能體會在美台灣媽媽們所面對的心理與生活挑戰,以及每一次角色轉換所帶來的成長與韌性。

熱愛創業與親子共學,曾舉辦兒童市集,並與孩子共同創作出版童書《Ethan's Big Business Plan》。目前為醫藥行銷文案專員,同時斜槓執業保險經紀人,以藥學人的邏輯分析與嚴謹態度,為家庭量身打造教育基金、退休規劃、長照保障、節稅與資產傳承等理財方案,期盼透過專業與經驗,陪伴更多家庭邁向穩健而安心的未來。

Yu-Ting的童書連結
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